第十二章 热情激荡

上一章

吕白家的厨房里,吕白一家三口刚吃完早饭,都坐在炕沿上唠嗑。

“吕白要去县城上中学了,要给孩子买身新衣服,别让同学们笑话。”吕白的爸爸说道。

“是呀,应该的。”吕白的妈妈说道。

“过几天,找个空闲时间,我们一起去皓都市百货公司大楼买,顺便一家人照个相。”吕白的爸妈说道。

“好的。”吕白的妈妈说道。

吃过中午饭,吕白一家三口休息完,准备去白菜地里除草,吕白一家三口一起走在下地的路上了,这时正是一天里最炎热的时辰,太阳仿佛要把这片土地烤干一样,路边的树上的枝叶没有一丝晃动,趴在树干上的知了拼命似地喊叫着。

夏季由于农作物需要大量水源,所以说水渠里的水总是满的。

“哎,咱们在这里风吹日晒、没白没黑的干,希望有个好收成!“吕白一家三口在路上遇到了同村的村民吴老三,吕白的爸爸说道。

“可不是吗,村里就给了咱们三天时间淌水,三天后村里就要给下游的村子放水,到时候就淌不上水了。”吴老三说道。

吴老三长着黑色的大眼睛,高挺的鼻梁,一身蓝色的中山装,手里拿着一把铁锨,脚上一双黑色的布鞋,他很朴实,对生活要求的不高。

“是呀,大家要抓紧时间淌水。”吕白的爸爸说道。

吴老三着急去村南头的玉米地里淌水,和吕白一家三口告辞。

农村生活是宁静安详,少了城市的喧嚣,汽车废气的污染和嘈杂人流的窜动,一切都那么和谐,那么轻松自在。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就像踏在柔软的地毯上,两旁庄稼绿油油的秧苗正贪婪地享受着阳光的沐浴,吸取着大地的养分,长得郁郁葱葱。一阵微风吹来,心境顿时有中从未有过的飘逸。

你会看见小路旁五彩缤纷的花朵向你招手,迷人的香味扑面而来,一阵微风拂过,一大片绿油油的庄稼就随风摆动,跳着优美的舞蹈。

路旁的小溪里,有几只小青蛙在快活的游动着,几只蜻蜓从水面上掠过。

中午的太阳,如同在天空燃烧的火焰。阳光折射出千缕万缕的光芒,那光芒就像是七彩的云朵一般,特别好看。阳光从树缝隙中轻巧地穿过,如少女般轻盈,如清风般柔顺。

生活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你给它一个微笑,它还你一片阳光。

吕白家的白菜地在村东南面,过了路南边的小渠上的小桥,再走南走二十分钟就到了。

吕白一家三口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自家白菜地里。

白菜地里一垅一垅的笔直的通到了田头,白菜长在垅顶,白菜除外,生长着小草。

吕白看到小草,忽然想起了《小草》这首歌,轻声的哼唱起来。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从不寂寞从不烦恼

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

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

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

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没有花香没有树高

我是一棵无人知道的小草

从不寂寞从不烦恼

你看我的伙伴遍及天涯海角

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

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

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

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春风啊春风你把我吹绿

阳光啊阳光你把我照耀

河流啊山川你哺育了我

大地啊母亲把我紧紧拥抱

……”

“吕白,你唱的挺好的。”吕白的爸爸和妈妈一起说道。

“谢谢。”吕白说道。

吕白一家三口分开三垅各自拿着铲子开始除草。

白菜的生长期包括:

发芽期:从种子萌动到子叶展开,真叶显露。

幼苗期:从真叶显露到形成一个叶序。

莲座期:植株再展出一到二个叶序,是个体产量形成的主要时期。

每年的十月底,白菜就可以上市了。

白菜长在垅上的样子,很可爱。垅上的土是干燥,白菜却水嫩,叶柄如玉一样白,带着青,亭亭玉立。

每年十月底,吕白的爸妈都要腌上两缸白菜,吃不掉时,就东邻西邻地送。

白菜是大众菜,很多人觉得大白菜没啥养分,不喜欢吃,其实不然,大白菜是咱们最常见到的既便宜又健康的蔬菜,尽管大白菜价格便宜,可是白菜的养分价值却是极高的,它是最摄生的蔬菜之一,摄生保健,深受人们的喜欢。

……

这个周末,吕白一家三口要去皓都市给吕白买新衣服和照相。

一早,吕白一家三口吃过早饭,一起出了院门,吕白的爸爸转身关住了院门,上了锁,吕白和妈妈在旁边等着爸爸,吕白的爸爸锁完院门,转过身。

“好了,走吧。”吕白的爸爸说道。

“好的。”吕白和妈妈一起答道。

三人一起上了路。

去村部的道路是一个五米宽的土路,平日里,路上走得最多的是骑自行车的乡亲们,吕白上学时,也都是骑着自行车。

道路两边,种植着株株柳树,间或也有杨树。这些杨树、柳树大多是十分的高大,不少一看就是几十年的老树了,这应该是古代驿路的遗风吧,古人就有“驿路梨花处处开”的名句么。

经过前段时间的几场透雨过后,道路两旁的树梢,立即就成了知了的天下,知了知了,知了知了……蝉鸣悠悠,多么美的田园意境,“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明月别枝惊雀,清风半夜鸣蝉”。

有时候,村里的孩子们去逮知了,要准备一根长竹竿,竿前头插上或绑上一根细木条,木条尖上再裹上面筋。面筋,是先把麦子面粉揉成面团,再用水反复搓洗,最终剩下一小团特别筋道而又有粘性的面筋,用树叶包裹起来。麦子和面粉在农村都极珍贵的,用面筋来粘知了,真是很奢侈的举动。孩子们手持竹竿,待发现树上的知了之后,悄悄举起竹竿,从侧后用木条上的面筋,去粘知了的翅膀。知了的眼睛很多,又是复眼,视力极其敏锐,但却是个聋子,当它发现之后,已经被粘性、韧性十足的面筋牢牢地粘住了,任由它怎么扑棱,也只能束手就擒。运气好的时候,沿着河边林荫忙上它一个中午,就能轻松粘上不少。

知了的品种很多,乡亲们主要是依据知了的大小分为两种:一种是大个的褐色的大马猴,一种是小个的黑色的桑知了。除外,还有一种浅绿色的,叫乌有哇;一种浅蓝色的,叫福得喽。这两个名字,自然都是自其叫声模仿而来的。桑知了个头太小,乌有哇与福得喽数量不多,又极其机敏,特别难逮,孩子们最喜欢逮的,是数量最多、个头最大、最肥又最笨的大马猴。

道路旁的树木,大多是多年生长的枝茂叶密的高树。知了们躲藏在树梢,往往是只闻其声;即使是发现了它们的行踪,孩子们手里的竹竿也够不着,只好望而生叹。但办法总还是有的。天黑了,孩子们就会打着手电筒,顺着道路溜达,仔细找寻刚爬上树的知了,乡亲们叫做知了狗。不过,手电筒也是家里的宝贝,与收音机并列为两大电器,父母不大舍得浪费电池,孩子们就只能用手去摸,一不小心就能让树上的刺毛虫给蛰着。孩子们有时三五成群,先在道路中间点上两堆篝火,然后用土疙瘩砸大树。夜里树上的知了受了惊吓飞起来,就会在寻光本能的引导下,扑棱扑棱地自投火堆或火边。早就等得不耐烦的孩子们,上去就一把摁住。一会功夫,也能有不少可观收获。

吕白一家三口路上遇到了望家走的刘老二。

刘老二大概有四十多岁,一米七五的个头,头上戴着一顶灰色的帽子,穿一件蓝色的中山装,脚上穿着黑布鞋。表情刚毅,鬓若刀裁,眉如墨画。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奔流不息》新章节尽在“言情中文网”,如遇小说章节不全,请退出百度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