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入光学时代之后,人类已经开始摆脱了数字逻辑,重新认知宇宙。
英灵时代对宇宙的认知,便是建立在光能时代的基础上的。
是从一个巅峰更进一步的发展,摒弃了糟粕,提取了精华。
所以这个时期,大众的知识体系,都处在比较开化的程度。
在进入英灵时代不久后,学者们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发现,文明的进步是以人们对光的理解推进的。
从最初对火的运用,打破黑夜的桎梏,到后来电能转变成光能,学会了各种影像处理。
再后来人们开始研究微观粒子,并成功发现了光子。
由于光子的速度恒定,不受任何外界影响,所以到了光能科技时代,人们终于摆脱了光的微粒概念,不再自缚手脚,用能量和造物(光谱)序列的概念重新定义光的存在,并将这个概念广泛运用到了其他物质上。
光是最初的造物序列,每一种地球上的物质都有着属于自己的序列,它们全部跟光子一样,是由未知的本源造物投影在现实世界中的,然后再互相作用,才有了今天的世界。
这种理论既符合了道家所说的“无极而太极,太极而万物”的思想,又符合了《圣经》开篇中讲述的,光是神明在这个世界上最初的造物,在宇宙空间中起的是主导作用。
科学与神学奇迹般地结合了,光能时代的理论,可以说是人类知识的一个小飞跃。
到了英灵时代,学者们一开始以为,灵能就是道家思想里提到的那个“无极”,是创造光的源头,可后来随着研究深入,却发现完全不是这么回事,并对光又有了更深的了解,这让灵能的优越感一下子消失了。
光的真正概念是
“以肉眼能见为参照的有界无限象限。”
意思是,同在一个宇宙,不同层面的生灵看到的景象是不同的,每一个层面都是无限的,但是层面与层面之间又是有分界的,这个分界就是通过不同的肉眼对相同的光的接收来区分的。
除了类似月魔这种生活在月落之地的特殊英灵,大部分来自不同世界的英灵们都表示,他们那里跟这个世界一样,有太阳有月亮,有着类似的历法。
于是研究人员很快就有了新的结论,也就是后来著名的蒸笼理论:
所有贯穿宇宙的光全部来自同一个本源,就像蒸笼最下面的大锅,这些不同的世界就像锅上面一层一层的蒸笼,既独立,又互相依存。
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就是,如果把宇宙比做一颗大树,光就是树的枝条,而无数个世界就是树上的果实,枝条将果实按照某种秩序连通在了一起,又互不干扰。
蒸笼理论的出现很好的解释了位面之间的关系,也解答了诸多关于英灵世界与现实世界的疑惑。
但到了这个程度,光已经超脱了能量的范畴,人们除了能以此感受宇宙的精密与浩瀚之外,根本无法取得实际的运用。
但是人们可以利用灵能。
灵能跟光一样,可以穿过蒸笼,跨越诸世界,寻找相性契合的生命。
不需要去用高精尖的仪器研究什么粒子跃迁。
与这无限的世界相比,任何能够称为领域的东西都是狭隘的,科学是,神学也是,是可以缩小到忽略不计的东西。
将一切回归到最基础,用身为造物本身具有的能力去感悟。人类可以有更美妙的方式去理解宇宙,打开宇宙跟内心深处的联系,这把钥匙就握在每个人的手中。
唐城的心情已经沉到了谷底,自己目前虽然只有一颗星辰,但是淬体效果却远胜从前,按理说自己的灵能品质应该不会太差的,怎么一个响应他的英灵都没有呢。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