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施粥的铺子延绵了一条街巷,带着厚重米香的氤氲烟火香气,盖过了遥遥传来的古寺磬音。
一架马车极缓地在青石路上驶着,两旁是拥挤着前来领粥饭的灾民,衣衫褴褛,骨瘦如柴。
“新运过来的粮草何时能到?”
微弱的清晨阳光照映在略显简陋的车驾上。
邵关坐在马车里,手里捧着一个暖炉,目光透过车帘的缝隙,划过哭泣的孩童,年迈的老妇各色的脸,最终是一声低叹。
“回禀殿下,臣刚派人去催过,若是路上不出意外的话,后日便能到了。”
夏统在外驾着车,见到沿街蹲着的狼吞虎咽吃着稀饭的百姓,也不由有些唏嘘。
长安城里的达官显贵一次宴请,动辄就是百两银子,若是这些钱都用来买糙米,不知道能养活多少饥饿的灾民。
“还是殿下英明,此次出巡没有告知那些衙署的大人,否则不晓得又要推脱多少次。”
邵关按着胀痛的太阳穴,闻言唇瓣微抿。
“罢了……只要地方官不贪污克扣赈灾的钱粮,宴不宴请的,孤也懒得计较。”
“若是下回再有官员递请帖来,你就回他说,这些钱不若花在该花的地方,没有必要这般来讨好孤。”
“是,臣记住了。”夏统忽然听到什么异响,抬头看了看天,眼底划过一丝惊喜,“殿下,是传书的海东青……大约是世子来信了!”
邵关怔了一瞬,略带困意的惺忪眉眼顿时浮现了星点神采:“已经将近半个月了……把信取来吧。”
夏统将马车停靠在了一处偏僻的小巷,吹了一声口哨,那在远处天空盘旋的海东青便啸叫一声,朝着他俯冲而来,稳稳地停在了他的臂弯上。
“殿下,的确是世子寄来的信。”
泛黄的信封被人细细地卷好了,邵关刚将信纸从中取出来,却被信封的下角一个淡淡的红色拓印吸引了目光。
朱砂的拓印似乎被人刻意擦抹过,淡得几乎看不出来。
若非是清晨光线熹微,信纸的亮暗面极为分明,他或许根本不会注意到信封不起眼的这一角。
右眼眼皮不住地跳,催使着他细细地查看过那半个拓印。
前一个字因为拓印的疏忽,都没有出现在信封上,但是剩余的模糊印记也足够让他分辨出来,这上面拓着的,是嘉峪关驿站的红漆。
自魏国不断骚扰大梁边境以来,出入嘉峪关的看守便设置得极严。
来往书信,尤其是朝堂官员的书信更是如此,唯有印过嘉峪关驿站的拓印,才可以送入中原。
可是慕容星明明身在长安……信封上为何会有西北边关驿站的拓印?
心头像是猛地被人浇上滚烫的铁水,又疼又热,几乎让他眼前发黑。
“……慕容星现在在哪儿?”
“世子自然是在长安……殿下您怎么了?”
信纸被少年死死攥在手里,他唇瓣微颤着,又问了一遍:“慕容星到底在哪儿?”
嗓音哑着,甚至听不出尾调了。
夏统一惊,仍旧硬着头皮答道:“殿下,世子确实身在长安啊,难不成世子信上没有同您说吗?”
“长安?”
邵关展开了那张被他攥得皱成一团的信封,那抹淡红色的拓印在阳光的金芒下似乎更深了一层,刺得他眼睛发疼。
“长安送来的信,怎会有嘉峪关的拓印……”
“他什么时候去的西北,为何要去西北……为什么,不同我说呢?”
眼前一片昏黑,像是西北戈壁的烟沙跨越了千万里,刹那迷了他的双眸。
……
“慕容星身受重伤,跑不远的,都给我细细搜查!哪怕是挖地三尺,也要把人给我搜出来!”
齐齐的应和声后,脚步和马蹄声渐渐远了。
一处被狂风侵蚀得千疮百孔的沙丘旁,细密的黄沙中探出了一双染血苍白的手。
泛白的骨节被凝固的血渍浸满,过了许久,才微微颤抖了一下,极缓地一点点抹去沙尘,露出了沙丘下被黄沙掩盖了大半的坑洞。
银甲早在数不清多少次的劈砍后支离破碎,泛开皮肉。玄衣滴血,又被干燥的沙粒吸入地底深处。
墨发凌散,面容惨白的几乎没有呼吸的少年,就这么蜷靠在沙坑里,那么薄淡的凤眸微睁着一条缝隙,像是没有焦距,却下意识地泛着冷冽杀意。
戈壁的夜太难熬了,天地间仿佛只有黑暗这一种颜色。
此时出了太阳,冰冷的身躯才恢复一点知觉。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