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筱歆看着庄健强发来的产品定价表,心里暗自盘算着一笔账。这个产品很难让公司赚到钱,所以做多少规模一点也不重要,而无论是银保、中介还是个险这些销售渠道,对于几乎没有费用的产品,他们不会有多少兴趣。
但是这个产品太重要了,杨筱歆几乎有预感,它一旦能上市,势必会引起极大的关注和“疯抢”。公司赚得多少,不是这个产品的主要功能,毕竟还是赚了的。它能为公司赢得相当多的高净值客户,却没有额外的成本。保险产品不再是“商品”,而成为一种增值的“服务”,这就是杨筱歆心里打的如意算盘。
尹志宏那里的渠道的确是非常优质的资源,好在能有线下团队对接,客户能享受的增值服务可大范围延伸。如今各种TPA(ThirdPartyAdministrator,第三方服务机构)的服务也是少说要13%的成本支出,和P.A.N如果合作顺畅,双方各取所需,简直堪称完美的方案。
只除了一点。
ZR绝对不可能让这么一家小小的公司拿独家,也就是说,一旦产品开发出来,最大的可能是直接挂官网和官微,全渠道推开。尹志宏手里并没有成熟的保险销售渠道,届时他能在这场争夺中抢到多大一块肉呢?
站在哪怕点头之交的朋友立场上,杨筱歆还是希望尹志宏他们能尽可能抢占一些先机优势的,毕竟给她启发的是尹志宏,而且曾言言在P.A.N,她对这个丫头的培训和销售策划能力还是有信心的。但是,给他们的时间都不多了。如果产品上线没有铺开一个漂亮的成绩单,虽然是一次不花钱的广告,杨筱歆之前和集团争取的改革思路和资源,就成了一块砸到自己脚的巨石。而尹志宏如果到时候还没有找到好的渠道来卖这款产品,P.A.N就等于给他人做了嫁衣裳。
只是不知道她对尹志宏的暗示,他是不是都明白了。照说早年也在保险公司呆过的他,多少了解一些监管方面的政策。不过杨筱歆还是不太确定,他当年不是做高管,究竟对监管的意图理解得够不够透彻。而且现在的市场又实在太过年轻,机遇像是雨后春笋般一茬一茬地往外冒,大家真的都是在规规矩矩做事吗?
不管怎么样,她等不了。
拨通了庄健强的电话,杨筱歆直截了当地说:“能不能和再保再商量一下,10万保费怎么样也要想办法让第一笔年金超过6000,可以考虑不是终身的。”
庄健强当然知道杨筱歆想要这款产品的诉求,他也有自己的难处。这个产品他第一时间就和常总商量过了,把利润率让出来,渠道费用不到10%,如今这个数据已经是相当漂亮的了。放宽到75岁的保险,大概率被保险人年龄都在60岁以上,资金要迅速回收,能投资的项目只有中短期,对公司来说难度真的很大。他有些为难但还是礼貌地解释道:“杨总,5年后领年金的话,考虑持续的给付,4500元已经是个极限了,要做到6000的话,公司就要贴钱了。”
“庄经理,我是说,第一笔年金,不是每一笔年金。”杨筱歆轻轻叹了一口气,咱们这些精算,还真是死脑筋啊,这根本不需要当做一款养老金来设计,而是要包装成保险公司的特别产品,它就是应该成为一个储蓄替代型的的金融工具。突然间她自嘲地笑了笑,以前在银保部,最反感的就是市场上那些打着保险的幌子做成趸交形态,3年或者5年满期的产品,没想到现在自己变本加厉地要求这么一个险种。还是屁股决定脑袋。当年,银保所卖的产品,市场规模对她来说没有那么重要,给公司提供的利润,给团队的奖金,才是她最在乎的,不过这些都是建立在完成指标的基础上。她的策略基本都是先用简单产品完成一半的保费指标,再慢慢打磨价值贡献。
可是现在,杨筱歆并不用帮公司赚钱,她需要的,是造势。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