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舅舅
少年宫所在的寿皇殿建筑群始于明朝,规制上仿了太庙。如果站在景山山顶向北望去,依次可见寿皇殿、寿皇门、地安门,鼓楼——堪称是一条完美笔直的北京城中轴线。
秋实被冯晓晴领着,从桥洞子似的宫门口一路跑了进去。这里面是个开阔的广场,更多的小孩子聚集于此。
再穿过一道门后,冯晓晴便立正站好,拿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的派头和口吻来一一介绍:这是碑亭、那是东西配殿、衍庆殿?、绵禧殿等等。
这些形制复杂,色彩明艳的建筑让初来乍到的秋实同学眼花缭乱,根本不知道是拿来做什么的。
“喏,那个就是寿皇殿!”冯晓晴指着中间一座被汉白玉石栏围着、黄琉璃筒瓦重檐八角攒尖顶的建筑,语气骄傲地说,“我们平时就在里面唱歌。”
在这里上课的感觉跟在学校完全不一样,秋实因此产生了一种澎湃的神往。紧接着,他便跟随冯晓晴,绕开院中一棵棵苍翠润泽的参天大树,跑上高高的石阶,迈过门槛,一同进到寿皇殿内。
这里面空间很大,朱红色的柱子粗得一人抱不过来。屋顶高得吓人,秋实使劲仰头望去,上面全是一个个描着美丽花纹的蓝绿色正方小格子。
“你坐这儿,”冯晓晴指了指放在门口的一排小凳子,补充道,“家长有时候也会在这里等着,没人轰你,放心。”
说话的功夫老师就来了。她拍手召唤了一阵子,男孩女孩们便呼啦啦地跑过去,排排站好。
秋实于是就像冯晓晴嘱咐的那样,拿着俩人的书包,乖乖坐在门口的一排凳子上看着他们。
此时,午后的阳光从南边洒进大殿里,把秋实暖暖裹住后便扑向了老师和孩子们。打眼看去,谁的身上头发上都是一层柔情似水的金色。
“同学们,上周咱们学习了“送别”这首歌曲,今天咱们先来重温一遍。”她边说,边轻轻抬起胳膊伸出两只手来,示意道,“1、2、3。”
孩子们于是非常配合地咧开嘴,统一跟随着节奏,左边歪一下脸,右边侧一下头,开始了今天的练习。
“长亭外,
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
地之角,
知交半零落。
一壶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男生和女生纯真的童音叠在一起,有种浑然天成的美。秋实坐在那里,情不自禁地也跟着一起哼唱。然后他唱着唱着,不由得想到如果徐明海也站在那里的话,是决计不会老实的,肯定要搞出些不同寻常的动静来方才罢休。秋实于是又想起了他的那个“浪奔~浪流~”,便忍不住偷偷笑起来。
“好,”负责指挥的老师双手一握,“歌曲都会唱了,那咱们今天就来分一下男女生独唱的部分。来,冯晓晴,”老师示意道,“你唱第一段。”
秋实见自己同桌要独唱,便双手托腮地看着她。
冯晓晴不负自己“音乐课代表”的名号,把“长亭外,古道边”唱得真挚又动情。
老师显得很满意,接着点名:“高洋,你来男生部分。”
被唤作高洋的男孩子生得浓眉大眼极为喜庆,但开口高声唱了几句后,就被老师打断了:“情绪太欢快了,这和“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螺号”不一样,“送别”是首描写分离的歌曲。来,同学们……”
老师面向大家,耐心解释:“咱们一起来想象一下。在一条小路的尽头有一个孤零零的亭子,你和你最好的朋友就站在那里。你们脚下踩着的小草和远方的天空是一个颜色。这时,微风吹动柳树的枝条,带来隐约的笛子声。太阳快要下山了,夕阳落在起伏绵延的群山上。你们马上就要分别,各自去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
坐在一旁的秋实不知道别人听了这段话是什么感受,反正他已经不由自主地代入了自己和徐明海。
孤亭窄路变成了胡同口,周莺莺不知道为什么要带自己回屯子。他不肯走,徐明海也不让他走,俩人拉着手死活不放。但什么办法都用尽了,终究还是要分别。这时,“刘海儿”和九爷都来送他。而自己就这么被拽着一步步往外走,不管他怎么回头张望,最终还是谁都看不见了。
脑子里栩栩如生的画面让秋实眼眶陡然一热,于是赶紧拿手背把眼泪往耳朵边上赶。
“好,高洋,你再来一遍。”老师说。
高洋同学一脸迷茫再度开口,听上去却比刚才更激昂了。老师叹了口气,于是换了个男生,但效果依然不好。
“老师!”这时冯晓晴突然举手,然后往门口一指,“您能让他试试行吗?”
同学老师纷纷侧身歪头看去。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