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有两个关键的节点——一是三岁,二是七岁。尤其是幼儿在娘怀里的头三年,它胜过以后发展的各个阶段。
小孩子一生下来,好似雪白的丝线。家庭生活就好似第一道染缸,父母教得好,育得正,好似白丝染成了红底子。
到了4-7岁启蒙的时候,若再得一好先生,将那红红的底子再好好地加上一层。你,自然就变成了大红。
以后踏上了社会,即便碰上了坏的朋友,哪怕坏染缸逼着想把你变成黑色,但你那大红的底子,一时也不得变色;假如遇上好朋友、好染缸,不用说,你那本身的红色自然就变成了朱红。
那,你就自然会成为世上头等的‘好人’。这就是俗语常说的“三岁看大,七岁看老”[1]的真正含义。
【一】《论书》苏轼.书法
苏轼说:
“执笔无定法,要使虚而宽。”
上完坟回来,于延年为亲朋挚友举行了隆重的答谢宴。
在酒宴上,延年对揭傒斯说:“姐夫啊,犬子年已垂髫,恁弟妹生前最大的愿望,就是想让暮羽拜您为师。不知您,能否应允呀?”
“弟妹之遗愿,为兄怎能不允。只是为兄公务繁忙,恐怕误了羽儿的学业。这样吧,当着弟妹的在天之灵,我为暮羽做个启蒙之礼。随后呢,再为暮羽推荐几位优秀的先生,供其选择,如何?”
于延年一听,大喜,忙说:“甚好,甚好,由您为犬子启蒙,真是天大的好事。”他随即吩咐仆子,“快,快去唤羽儿前来,叩拜尊师。”
揭傒斯说道:“延年呐,待我吃好了酒,再行拜师之礼也不迟啊,你何必急这一时?”
延年高兴地说:“我不是怕您待会儿喝大了,给忘了么!”
揭傒斯笑道:“弟妹嘱托的事情,我岂敢忘却?!”
能投揭傒斯的门下,成为他的学生,可不是一件易事。哪怕只是挂个名,也是天大的喜事。因为,揭傒斯是当代的大文豪,大书法家,是“元诗四大家”之一,又与虞集、柳贯、黄溍并称“儒林四杰”。
如此的大才子,都是少女们追求的对象。
当初与揭家联姻,先是于家二小姐于湉想嫁给他。于湉听嫂子白氏说,大哥经常去揭家为其妻儿看病,于湉便让嫂子为她保媒,让自己嫁给揭傒斯做妾。
后来,揭傒斯的妻子过世了,于延年却把姐姐于馨嫁给了揭傒斯。于湉对其极为不满,曾一度离家出走,还是姐夫揭傒斯把她寻了回来。并由姐夫出面,把于湉嫁给了他的好友赵琪素。
知道揭傒斯今晚要给侄子启蒙,于湉借故留了下来。一来看看能否重温旧情,二来想用怀里的孩子测验一下,艾艾到底是不是清婉丢弃的那个孩子。
酒宴结束后,其他的客人都走了,于家只剩下了揭傒斯,于湉和清婉姐弟没有走。
于延年在大堂上,举行了隆重的“发蒙礼”。
行完了跪拜大礼之后,遵照程序,揭傒斯开始教暮羽写第一个字。
揭傒斯说:“一般情况,学生第一次执笔,都让其写‘上大人’三字,这仨字是教化每个读书人要敬至圣先师孔夫子,孔老夫子是读书人的‘上大人’。但‘大人’两字中的撇捺,对于刚刚执笔的孩童来说,是很难书写的,这就需要先生手把手地教着写。然后呢,先生还要若有其事地在字上加圈表示肯定。其实啊,本就是你先生自己写的字,还肯定个啥?”
揭傒斯风趣幽默的讲解,逗得于湉笑意绵绵。
但于湉还一心两用,时不时地偷瞟清婉的一举一动,见清婉死盯着自己怀里的孩子看。她就走到清婉的身边,说道:“婉儿清闲,帮我去喂养一下艾艾如何?”
清婉赶紧接过了孩子,话也不多说一句,转身就走向厨房。
看着清婉的表情,于湉的心里就明白了个七八,便会心一笑,转身继续听揭傒斯授课。
揭傒斯在纸上写了一个隶书的“甲”字,说道:“写字,就应该从隶书写起,这是遵从文字的起源。当初我们祖先发明文字时,就是拿树枝在地上画些道道杠杠。画杠杠是小孩子喜欢做的事情。作为先生,只是把小孩手指的树枝换成毛笔即可。”说罢,揭傒斯便把手中的毛笔递给暮羽。
于湉问道:“姐夫,人家的先生不都教学生从楷书开始练习么!”
揭傒斯说:“何为‘楷书’?就是一种最规范写法,如此标准的书写,让一个刚开始写字的孩童如何受得了?如此,孩子便会对写字失去兴趣,很快就会厌学。”
暮羽拿着毛笔,用拿筷子的方法准备下笔。
于湉在一边看着,为侄子着急:“羽儿,你是在吃饭吗?怎么那样拿毛笔?”说罢,过去教暮羽如何持笔。
看着于湉手忙脚乱地教授,揭傒斯笑道:“姨妹,你吃过宫保肉丁吗?”
于湉说:“吃过呀!”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