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节 登高雅集两重天 寒门郎命途逆转(上)

上一章

临淄城南牛山,山体植被葱郁,山顶林木峻秀,日间云气蒸腾,夜时水气凝聚,云烟氤氲,恍若蓬莱仙境。

自春秋战国以来即负盛名,《孟子·告子上》中牛山就所指此山,是以许多士族学子都愿登高眺望,一览其中风景。

每年牛山十二月初八的登高雅集就是临淄郡最为热闹的一天,参加的年轻士子很多,也有来自附近郡县的才俊,除了高门大族,还有一些零星的寒门庶族,也会前来参加。

在朝阳还未升起之时,一辆牛车便徐徐朝牛山驶来,天空高远而明净,山林木叶垂落,北风送来,牛山显得更加爽朗峻肃。

朝阳从身后照射过来,将影子铺的很长,一名穿着象牙白色葛袍的少年正盘腿坐在牛车上,看着车前的影子渐渐的缩短、听着车轮辘辘滚动,这一刻他的心还算平静。

车夫旁边坐着的小厮偏头望着两辆牛车飞驰着从他身畔掠过,不禁哂笑道“颂之小郎君,他们也来了。”

车内的少年名叫楚颂之,来自沂源县楚氏,实为寒门,他的兄长楚庆之才华不凡,几年前曾在此登高雅集之上被中正官评为第七品,当时的中正官是田学初,也就是如今的临淄郡守。

楚庆之得到田学初的赏识,任职高青县令,不想上任不足两年,便得了重疾撒手人寰了,年仅二十四岁,无不令人痛惜。

楚颂之不过十七岁的年纪,有些事情看透却不说透,就像来之前母亲所说的话,若能再次遇到田大人,凭借颂之的人品和才学,想来定品之事也不难。

可惜田大人正为眼前的案子烦忧,大概是不会过来了。其实楚颂之本来就没有想过太多,来参加雅集,见些世面,能够结识到志同道合的学子,也就不枉此行了。

他看到后面那辆牛车有人从车帘探出头来,正朝他这车上看了看,这是沂源县的姜氏,姜建,在当地算是有些名望的士族,想必也是去参加牛山雅集的。

姜建比楚颂之年长两岁,自恃出身士族,与楚颂之碰面皆会故意寻些麻烦,奚落更是常有的事。

楚颂之心宽,从未与他计较,心里觉得讨厌和诋毁自己的人,根本不需去理会,自寻烦恼的事他才不会去做。

大约辰时二刻,楚颂之主仆三人来到牛山麓,但见牛车遍地,牛鸣哞哞,僮仆往来,热闹非常,还有郡属的官差胥吏,翘首观望的样子应该是在等候上官到来。

而那些企盼入品的年轻士子却不在山下候着,他们自顾登山游玩,若毕恭毕敬守在山下等着中正官品评,那就是俗物,中正官不会去理睬这样的人,中正官在登高雅集上品评人物主要是看其在优游山林时表现出的闲雅情趣以及天然韵致、感悟于心的妙赏——

楚颂之命车夫守着牛车,他只带着小厮阿福登山,阿福曾经陪同兄长来参加过登高雅集,倒是很熟悉牛山的路径。

阿福提着食盒,跟在楚颂之身后拾级登山,山道上建了两处亭子,名叫‘倚翠亭’、‘归云亭’,亭子应景,有些士子就在这里挥毫作画或作书,楚颂之被阿福拉过去看了看,那些人阴沉着脸停笔相视,楚颂之略显尴尬,回身就走。

过了竹林小径,前面便是“流芳亭”,亭下有人拦路,阿福低语道“小郎君,这里似乎要回答问题才可以过去,但士族子弟就不用答题,随意上去。”

这时姜建从楚颂之身旁大步走过去,身后还跟着几名小厮,其中一个人扭头坏笑道“如果答不出来,就只能沿原路返回了,到时候连中正官的影子都瞧不到呢?”

“走了。”姜建摆摆手,口中笑道“来了也是颜面扫地,还不如不来。”

阿福“哼”道“别看不起人,到时候指不定谁当众出丑呢?”

“阿福。”楚颂之示意他莫要多言,然后迈步上前,躬身施礼,道“在下楚颂之,请出题。”

一小吏开口问道“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何解?必须要以《论语》中夫子的原句作答。”

此句出于《论语雍也篇》,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意思是说能力不够是到半路才停下来,现在你是自己给自己划了界限不想前进。

楚颂之略微思索一下,笑说“我欲仁,斯仁至矣。”

‘我欲仁,斯仁至矣’出于《论语述而篇》,这句是说仁并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只要我们自觉地、真心诚意地去追求,任何人都能得到仁。

其中含义与‘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异曲同工,用来作答,正合时宜。

这小吏诧然,说道“正解,请上行。”

不远处的姜建见他如此轻易就过关,冷笑一声,袍袖一甩,香风扑鼻,带着小厮们先上山了。

“我就知道他们难不倒我家小郎君的。”阿福望见姜建一行人匆匆走远,忍不住哈哈笑了起来。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

上一章 章节目录
《晋中镜》新章节尽在“言情中文网”,如遇小说章节不全,请退出百度阅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