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是一个智商与情商都非常低的人,尤其是情商。
我的情商低的等级程度无需别人去讲,自己都知道自己几斤几两。我习惯了口无遮拦,习惯了把自己的喜怒无常全部都表现在自己的脸上,像我这样情绪化的人,无疑也是社会讨厌的一种。
我其实并不是想让身边的人谁去关注,这只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坏情商的一种直观表现。
这种低情商,便是你明知不能为还为之的一种,不受自身情绪和思维所支配的一种无奈吧。至少与我是这般。
尽管经常会接触到大量的鸡汤或者毒鸡汤,自己也明白把情绪放在表面上去给留外人看,这首先就是一件很不道德的事,其实,也能赤裸裸地暴露出自己性格的缺陷。只可惜,老天当时在创造我这朵奇葩的时候,就明晃晃的安了这么一个缺点。
而像我这样性格的人在这个世界当中比比皆是。你知道,这种性格会败给什么吗?直观地败给所谓的人情世故。
我有一个同学,她现在在国外生活。前些日子和她聊天的时候,我曾经听她提起过。她说,在国外生活了一段时间之后你会发现一个问题,国外人特别不喜欢去关注别人的隐私,你也不用过分去奢望他们与你之间过多的亲密关系,甚至工作几年,彼此之间总是保留着一段恰好的距离感。而这个距离感,会让人很舒服。如果,你需要求他人为自己办事,那就是一事一了,这种人情,让她很欢喜。但是,她回国了一个月,她吐槽不是自己待的轻浮了,是真的突然对家乡的七大姑八大姨,甚至是不认识的邻居之间的热情所打败,甚至是恐慌!
她也出生于一个镇子,那民风淳朴,外来的新鲜事物本身就少,而这个在国外呆了几年的人,自然而然成为了当地的风云人物。她说她前一阵子回美国,应她母亲的要求,买了很多当地的东西,邮寄了回去。理由是,她回家时,邻居送了菜,送了豆包,送了这个送了那个,需要礼尚往来。
她本来在美国是学习兼工作的,结果,光给邻居买回礼就用了半个月。这个可以接受,而令她无法接受的是,她买回去的东西,有几样被邮寄了回来,理由是,不合适,要求换码数!她说她都疯掉了!她没办法数落那些送东西来的邻居,毕竟人家是热情和好心。但她说,她觉得,这种强硬性的礼尚往来,人情世故简直就是道德绑架!她在来回折腾这些东西上,就花费了很多金钱和时间。而她并不为这种交际而感到快乐,甚至快疯狂!
打那之后,她很少回家。如果寒暑假,她会花高昂的机票费用把家人接到美国,她也不想回国。就像她自己所说的一样,她爱她的祖国,但,她不爱这种超出与正常范围的人情与世故。不买,她妈妈在老家会被人诟病,不换,她家人在老家会被邻里数落。没办法,硬着头皮的最好方法,便是,三十六计,躲为上策。
的确如此,中国人会把很多人际和人情看做是所谓的面子工程,而这种全部都放在表面上的交集,确实是劳心费神的。我们受社会发展生活环境所然,也深知这种现状根本就改变不了。
人情世故这两个字对1988年生人来说,应该还是有一些交叉点的。因为,我们那个年代在求学、工作,甚至包括婚姻上面都会和人情两个字是挂钩的。
而现在的00后他,不是说他们多厉害,而是,他们出生的年代,很多社会形态便发生了一些变化,这种变化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人情世故的认知,所以,你见到更多的00后的孩子,都是一副凡事看得很开的样子。
在我眼里来看,00后的孩子,内心的强大程度是远远超过于80后的。也许是时代所造就的吧,比如说,想要做什么事情也好,规划什么事情都好,有条件和能力的,可以由父母来出面去解决一些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他们会觉得他们会听之任之,自己的命运不去搞很多的形式主义,并且生生地把生活变得无比复杂,需要就是需要,不需要就是不需要。如果真的有事情有诉求于他人,那么反而简单,你帮我办事,我给你钱,还完人情之后就OK。
只可惜,80后的人大部分都是不是这个样子的。80后生人的父母大多也都有着同一个特性,那就是,父母和儿女都想一半听自己的,那么,矛盾自然产生。关于这一点,90后,也不能避免。
比方,你想上什么大学?家人肯定会问你。你说完,给你否决掉。然后各退一步,最后定了一个。家长说可以找人帮忙,但是,这个人情你可得记着人家的好,以后有出息了得还人家。于是,这一个人情就还了不仅仅2代人!而实际上,你在办事的对方人眼里,仅仅是无数个人之一,但年代需求就是如此。
本站不支持畅读模式,请关闭畅读服务,步骤:浏览器中——退出网页小说畅读服务。